經濟觀察網 記者 田進 6月30日,華頓經濟研究院發布的2022年中國百強城市排行榜顯示,西南、東北地區上榜城市排名出現較大幅度下降,其中哈爾濱(下降15位)、南寧(下降13位)、柳州(下降13位)、遵義(下降11位)和貴陽(下降10位)位次下降最為明顯。
中國百強論壇秘書長田曉紅表示,排行下降明顯的城市是下一階段制定實施區域重大戰略和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應重點關注的地區。
總體上,北、上、深、廣多年位居前四。與2021年相比,武漢前進一位,超過成都居第八位,天津時隔三年再次進入前十,寧波、青島兩市位次進步明顯,長沙、鄭州、西安三市位次退步較多。莆田居第100位,本年度無新晉百強城市。
自2015年以來,華頓經濟研究院連續八年組織編制年度“中國百強城市排行榜”。榜單以GDP總量排名前110位的地級及以上城市作為年度入圍城市,按照其硬經濟指標(權重0.618)和軟經濟指標(權重0.382)綜合得分進行排序,取前100位作為年度上榜百強城市。硬經濟指標由GDP、儲蓄和財政組成,軟經濟指標由環境、科教、文化和衛生組成。各單項指標分值由其總量分值(權重0.5)和人均量分值(權重0.5)綜合而成。
經濟發展上,百強城市共實現地區生產總值80.44萬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7.54萬億元,年末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余額170.91萬億元,經濟總量占全國的比重長期穩定在70%以上。百強城市全社會研發投入合計達2.13萬億元,占全國的87.22%。
田曉紅表示,北京(95.23)、上海(91.38)連續八年綜合得分以及軟硬經濟指標穩居前兩位,且綜合得分遙遙領先排名第三位的深圳,軟硬經濟指標發展最為均衡,發展質量最高,是絕對的中國超級一線城市。
分開來看,田曉紅表示,成都、濟南、長沙、鄭州等省會城市硬經濟指標發展相對落后,無錫、寧波、青島等非省會城市軟經濟指標發展相對落后,補齊發展短板弱項進入真正中國一線城市的潛力和空間巨大,是中國準一線城市。
在排行榜發布會上,華頓經濟研究院院長、中國百強論壇主席沈晗耀建議百強城市發行產業鏈消費券帶動大消費、以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結構調整升級帶動大投資等。其中,產業鏈消費券是由地方政府主導,對區域內常住人口直接發放,促進消費增長和產業鏈循環的“準貨幣式”消費券,具有特定產業鏈、特定區域、特定時間三個特點。產業鏈消費券短期內能起到大幅提振經濟的作用,并可引導經濟進入長期良性循環,且由于產業鏈消費券的發行和使用可按照正常價格誘導出相應數量的商品生產和消費,因而不會帶來通貨膨脹風險。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8547號